研究内容包括:针对多物理场协同理论下的储热装置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通过模块化结构体的布局优化,解决其多态储释热传热特性、热应力稳定性问题,优化储能密度,做到高效、集约化。研究高温蓄热材料的替代技术,研究综合能源优化配置方法。解决电、热、气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多时间尺度优化运行方法。在此方向上,主持国家能源局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外专局重点专项项目3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市级人才资助计划2项;主持国网科技部项目1项;主持企业合作项目4项。
本成果项目构建了完整的基于大规模电储热装置的源网荷协调度技术体系,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消纳,为高比例清洁能源并网,提供了一种大容量、高可靠和低成本的规模化技术解决方案。由院士主持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本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止 2018 年底,通过电网调峰和清洁供热等多方面应用,创造经济效益18.35亿元。
重大科技成果:2019年荣获“电制热储热提升电网消纳风电能力的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该成果分别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度,在此基础上再度发展的“高密度卡槽式异型结构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研发及其应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